•中文名稱:
|
阿勃勒
|
•英文名稱:
|
Golden Shower Tree,Golden Shower Senna,Indian Laburnum,Pudding Pipe Tree
|
•學名:
|
Cassia fistula Linn.
|
•科名:
|
蘇木科(Caesalpiniaceae)決明屬(Cassia)
|
•別名:
|
波斯皂莢、豬腸豆、臘腸樹,阿勃勒,牛角樹、阿梨、槐花青、長果子樹、阿勒勃、婆羅門皂莢
|
•原產地:
|
喜馬拉雅山東部或西部,臺灣於 1645 年引進,栽培普遍。
|
•分布:
|
各地普遍栽植為庭園樹和行道樹。
|
•用途:
|
1. 景觀樹種:阿勃勒是優良的庭園樹和行道樹種,惟本種樹枝脆弱,較易受風折或風倒。2.食用:阿伯勒長圓筒形不開裂莢果,每室有一種子,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,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異味,種子味甜可食。3.蝴蝶食草:阿勃勒的葉子是黃蝶幼蟲的食草。4.藥用:果實:苦、寒,有小毒。效用:果實:心膈間熱風,骨蒸寒熱,通絡,瀉下,殺蟲。治胃脘痛,便秘,胃酸過多,食慾不振。
|
•莖:
|
樹高可達 20 公尺,徑 15~30 公分,易生蔓枝;樹幹平滑,樹皮呈灰白色,偶有小瘤狀隆起;樹枝甚長,常延伸略呈下垂狀。
|
•葉:
|
葉為偶數羽狀複葉,長 60~80 公分,一個葉柄上有小葉 3~8 對,大多數為 3~6 對,小葉對生,長卵形或長橢圓形,長 10~18 公分,寬 4~7 公分,中肋顯著於背面強烈隆起,葉面平滑,背面粉白狀,全緣,顏色鮮亮,基部略澎大;托葉尖錐形,基部較寬,長 0.1~0.2 公分。
|
•花:
|
夏季開金黃色花,腋生,黃色,數目甚多,排列呈總狀花序,花序成串下垂,有花 10~15 枚,甚為醒目;花序長 15~40 公分;苞片小,早落;花柄長 3.5~6 公分,顯著;花萼反捲,裂片 5 枚,綠色,倒卵形,長 1.5~2 公分;花瓣 5 枚,離生,倒卵形,大小略相等,長 2~3.5 公分,有爪;雄蕊 10 枚,花絲黃色彎成勾狀,其中有三枚特長、四枚中等而另三枚較短為不孕性。
|
•果實:
|
果實為圓筒形不開裂長莢果,暗褐色,長約 50 公分,寬 1.2~1.5 公分,懸垂,外皮有 3 條縱稜,成熟時呈暗褐色,果肉糖漿狀,略帶怪味;種子 40~100 枚,藥片狀,甜美可食。
|
•特性:
|
阿勃勒是常見的庭園植物。屬於落葉性大喬木,株高 10~20 公尺,冬季落葉,陽光直射,可以使庭園溫暖,夏季則有濃濃的樹蔭,可使庭園陰涼清爽。阿伯勒最大的特色並不是它的葉子,而是它一串串下垂的黃色花朵。阿伯勒花期在夏季,盛花期的時候往往可見一串串下垂的黃色花,滿樹金黃的美景,美不勝收。花落後結出長圓筒形不開裂莢果,莢果顏色由綠轉黑褐,成熟需時一年,常見今年的花與去年的果並存樹上,每室有一種子,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,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異味,種子味甜可食。阿伯勒生長快速,而且需要充的日照。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種法。
|
•更多:
|
阿勃勒花瓣掉落時,隨風紛飛,如細雨般飄落,所以它的英文名字就叫作「黃金雨」(Golden Shower Tree)。繁殖可於秋季播種,播種前種子先浸水兩晝夜,再洗掉表面透明薄膜,可促進發芽。阿勃勒的葉子也是黃蝶的食物,每年黃蝶的發生期,在阿勃勒的葉子上很容易找到黃蝶的幼蟲。
|
•資料來源:
|
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|